比特幣和以太坊目前穩居數字貨幣前二,不少人最先接觸的也是這兩個數字貨幣。雖然比特幣和以太坊地位相似,但兩者在定位、共識機制和記賬模型上有着巨大差別。從定位來看,比特幣更像收藏品,以太坊更類似一個通用的平台;從共識機制方面講,比特幣採用更「傳統」的工作量證明機制,以太坊則是選取權益證明機制;在記賬方式上,比特幣是UTXO模型,而以太坊是賬戶模型。讓我們從本文來看兩者的具體差異。
根據比特幣的白皮書,其被設計為2100萬枚固定總量,且每4年產量減半的「貨幣」,這極大程度上保證了比特幣的稀缺性。這和傳統法幣截然不同,法幣沒有規定的發行數量上限,發行方可依靠自身信用,無限發行法幣,此外經濟危機時,大量發行貨幣也是重要手段。雙重疊加之下導致法幣價值極容易被稀釋,產生通貨膨脹。適度的通貨膨脹可刺激經濟發展,但如果貨幣政策錯誤,發行過多法幣極可能導致經濟衰退,國民財富大幅貶值。
而比特幣從算法源頭上杜絕了超發的可能,使得比特幣成為一種「通貨緊縮」的貨幣,是對抗通貨膨脹的絕佳武器,也正因此,比特幣才能擁有「數字黃金」的美譽。所以,無數加密貨幣愛好者將比特幣作為「數字藏品」進行收藏,而以太坊的定位和此截然不同。
在以太坊的白皮書中,V神詳細描述了以太坊的定位:「下一代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平台」。以太坊成立的定位也就決定以太坊和比特幣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。成為平台,首先需要解決與外部的交互問題,以太坊的「智能合約」被視為開放的智能接口,任何開發程序都可以和智能合約進行交互。其次,在以太坊上可以輕鬆實現創新,發行屬於自己的ERC-20代幣。最後,以太坊上獨特的燃料機制,使得以太坊平台內部的資產交換井井有條。以上幾點,是以太坊成為世界級去中心化應用平台的基石。
值得一提的是,比特幣也出現了BRC-20等創新應用,但和以太坊的應用相比,終究是「小巫見大巫」。當然兩者定位不同,也不能進行片面地比較。
比特幣採用PoW工作量證明機制,以太坊採用PoS權益證明機制。
PoW工作量證明機制可以簡單理解為貢獻算力解決數學問題,然後獲得相應獎勵,獎勵幅度和貢獻算力成正比。工作量證明機制在很大程度上是「公平」的,因為從概率上保證了全網的所有節點都有機會獲得這個獎勵,但是隨着算力的日益集中,小節點已經很難獲得比特幣獎勵了。工作量證明機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資源濫用或是拒絕服務攻擊(Dos),在犧牲一定效率的情況下保證了比特幣全網的安全。
PoS權益證明機制是指驗證者需要質押一定的加密貨幣,從而獲得「記賬」和「相應獎勵」的權利,獲得獎勵的概率和質押加密貨幣數量成正比。從經濟層面來看,權益證明機制的安全性要高於工作量證明機制,而且也可以有效避免工作量證明機制的耗能問題。
區塊鏈的本質是分布式記賬數據庫,目前主流的記賬方式,分布式比特幣UTXO模型和以太坊賬戶模型。
UTXO全稱是未花費的交易輸出,可以簡單理解為沒有花掉的比特幣,比如Bob收到一枚比特幣,他還沒有花掉,這筆比特幣對他來說就是UTXO。UTXO是比特幣獨特的交易樞紐,用戶的全部餘額就是所有UTXO之和。
以太坊的賬戶模型是目前使用的主流記賬方式,以太坊的賬戶模型和「銀行賬戶」概念類似。每個人都可以在以太坊上開設賬戶,賬戶初始餘額為0。當用戶使用賬戶交易,賬戶中的餘額會隨着交易相應的增加或者減少。在任意確定時間,賬戶的餘額是不變的。